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

【作者】唐玄宗

 

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卷之一

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經序

昔在元聖,強著玄言,權輿真宗,啟迪來裔。遺文誠在,精義頗乖。撮其指歸,雖蜀嚴而猶病,摘其章句,自河公而或略。其餘浸微,固不足數。則我玄元妙旨,豈其將墜?朕誠寡薄,嘗感斯文,猥承有後之慶,恐失無為之理,每因清宴,輒叩玄關,隨所意得,遂為箋註。豈成一家之說,但備遺闕之文。今茲絕筆,是詢於眾公卿臣庶道釋二門,有能起予類於卜商,針疾同於左氏,渴於納善,朕所虛懷,苟副斯言,必加厚賞。且如諛臣自聖,幸非此流,縣市相矜,亦云小道,既其不諱,鹹可直言,勿為來者所嗤,以重朕之不德。

 

道經上

道可道章第一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
道者,虛極之妙用。名者,物得之所稱。用可於物,故云可道。名生於用,故云可名。應用且無方,則非常於一道。物殊而名異,則非常於一名。是則強名曰道,而道常無名也。

無名,天地之始。有名,萬物之母。

無名者,妙本也。妙本見氣,權輿天地,天地資始,故云無名。有名者,應用也。應用匠成,茂養萬物,物得其養,故有名也。

故常無慾以觀其妙,常有欲以觀其徼。

人生而靜,天之性。感物而動,性之欲。若常守清靜,解心釋神,返照正性,則觀乎妙本矣。若不正性,其情逐欲而動,性失於欲,迷乎道原,欲觀妙本,則見邊徼矣。

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。

如上兩者,皆本於道,故云同也。動出應用,隨用立名,則名異矣。

同謂之玄。

出則名異,同則謂玄。玄,深妙也。

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
意因不生,則同乎玄妙,猶恐執玄為滯,不至兼忘,故寄又玄以遣玄,示明無慾於無慾,能如此者,萬法由之而自出,故云眾妙之門。

 

天下皆知章第二
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
美善者,生於欲心,心苟所欲,雖惡而美善矣。故云皆知,以己之所美為美,所善為善矣。美善無主,俱是妄情,皆由封執有無,分別難易,神奇臭腐,以相傾奪。大聖較量,深知虛妄,故云惡已。

故有無之相生,難易之相成,長短之相形,高下之相傾,音聲之相和,前後之相隨。

六者相違,遞為名稱,亦如美惡,非自性生,是由妄情,有此多故。

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
無為之事,無事也。寄以事名,故云處也。不言之教,忘言也,寄以教名,故云行也。

萬物作而不辭。

令萬物各自得其動作,而不辭謝於聖人也。

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不居。

令萬物各遂其生,不為己有,各得所為,而不負恃,如此即太平之功成矣。猶當日慎一日,不敢寧居也。

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。

夫唯不敢寧居,而增修其德者,則忘功而功存,故不居而不去也。

 

不尚賢章第三

不尚賢,使民不爭。

尚賢則有跡,徇跡則爭興。使賢不肖各當其分,則不爭矣。

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。

難得之貨,謂性分所無者,求不可得,故云難得。夫不安本分,希效所無,既失性分,寧非盜竊?欲使物任其性,事稱其能,則難得之貨不貴,性命之情不為盜矣。

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

既無尚賢之跡,不求難得之貨,是無可見之欲,而心不惑亂也。

是以聖人之治,虛其心。

心不為可欲所亂,則虛矣。

實其腹。

道德內充,則無矜徇,亦如屬厭而止,不生貪求。

弱其志。

心虛則志弱。

強其骨。

腹實則骨強。

常使民無知無慾。

常使民無爭尚之知,無貪求之欲也。

使夫知者不敢為也。

清靜化人,盡無知欲。適有知者,令不敢為也。

為無為,則無不治矣。

於為無為,人得其性,則淳化有孚矣。

 

道沖章第四

道沖而用之,或似不盈。

言道動出沖和之氣,而用生成。有生成之道,曾不盈滿。雲或似者,於道不敢正言。

淵兮似萬物之宗。

淵,深靜也。道常生物,而不盈滿,妙本淵兮深靜,故似為萬物宗主。

挫其銳,解其紛。

道以沖和,故能抑止銛利,釋散紛擾。若俗學求復,則彌結矣。

和其光,同其塵。

道無不在,所在常無。在光在塵,皆與為一。一光塵爾,而妙本非光塵也。

湛兮似或存。

和光同塵,而妙不雜,故湛兮似有所存。

吾不知其誰之子,像帝之先。

吾不知道所從生,明道非生法,故無父道者,似在乎帝先爾。帝者,生物之主。像,似也。

 

天地章第五
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

不仁者,不為仁恩也。芻狗者,結芻為狗也。犬以守禦,則有蔽蓋之恩。今芻狗徒有狗形,而無警吠之用,故無情於仁愛也。言天地視人,亦如人視芻狗,無貴望爾。嘗試論之曰:夫至仁無親,孰為兼愛?愛則不至,適是偏私。不獨親其親,則天下皆親矣。不獨子其子,則天下皆子矣。是則至仁之無親,乃至親也,豈兼愛乎?

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。

橐者□也,籥者笛也。橐之鼓風,笛之運吹,皆以虛而無心,故能動而有應。則天地之間,生物無私者,亦以虛而無心故也。

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。

橐籥虛之而不屈撓,動之而愈出聲,以況聖人心無偏愛,則無屈撓之時,應用不窮,可謂動而愈出也。

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

多言而不酬,故數被窮屈。兼愛則難遍,便致怨憎,故不如抱守中和,自然皆足。

 

谷神章第六

谷神不死。

谷者虛而能應者也。神者,妙而不測者也。死者,休息也。谷之應聲,莫知所以。有感則應,其應如神,如神之應,曾不休息。欲明至道,虛而生物,妙用難名,故舉谷神以為喻說。

是謂玄牝。

玄,深也。牝,母也。谷神應物,沖用無方,深妙不窮,能母萬物,故寄谷神玄牝之號,將明大道生畜之功。

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

深妙虛牝,能母萬物,萬物由出,是謂之門。天地有形,故資稟為根本矣。

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
虛牝之用,綿綿微妙,應用若存,其用無心,故不勤勞矣。

 

天長地久章第七

天長地久。

標天地長久者,欲明無私無心,則能長能久,結喻成義,在乎聖人,後身外身,無私成私耳。

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

天地生物,德用甚多,而能長且久者,以其資稟於道,不自矜其生成之功故爾。

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

後身則人樂推,故身先。外身則心忘淡泊,故身存。

非以其無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
天地忘生養之功,是無私。而能長且久,是成其私。聖人後外其身,是無私而能先能存,是成其私也。

 

上善若水章第八

上善若水。

將明至人上善之功,故舉水性幾道之喻。

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
幾,近也。